讲述人:宁夏司法厅派驻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泾河村第一书记 贾晓明
2021年7月,我被派驻到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泾河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压在我和另外两名驻村工作队员的心里。作为我们三人小组的“小队长”,接到驻村任务的第一天,我就一头扎进了村里。
泾河村有劳动力1200余人,大多在兴泾镇周边及市区建筑工地、绿化工程临时务工,人均年收入仅1.2万元。要想富,发展产业是条路。泾河村的高品质蔬菜产业园区,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但因可集中大规模利用的土地不多,规模不大,园区项目收益一直不见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流转土地搞设施农业,扩大泾河村高品质蔬菜产业园区规模,才能真正提高土地收益!”我和村“两委”一番调研讨论,这件事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让农民自愿流转自己的土地?为此,我跟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大会小会开了好几次,差点磨破嘴皮子。“种了大棚,地力肯定受影响,以后还咋种别的呢”“大棚棉被几年后就用不了了,棚也就废了,这不瞎折腾么”“没有了棚,不止流转费领不到,还把自家的地荒了”……不出所料,90%的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农民绕圈子,干部碰钉子”。我想,大家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比较犹豫,主要是对新事物顾虑较多,要想动员大家流转土地,破除思想障碍是关键。
大家各显神通,张三的“山头”攻不下,就请他家亲戚来帮腔;李四不愿意,就请他上班有文化的儿子来说服;王五的地要种饲草料养牛,就想办法给他换个地块,再进行流转。每当看到村民在合同上动手签字、按下“红手印”的时候,我如同做好事被老师奖励了糖果的孩子一样,激动得要跳起来。
“发展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流转的土地从180亩增加到近600亩,98栋温棚已整齐列队,这为扩大产业规模打下了好基础,接下来就是大棚种植的问题了。为了解决村民种植技术和销售的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探索,先后引进宁夏品禾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大户种植樱桃、草莓等高附加值设施蔬果,通过“公司+党支部+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土地实现保值增值。现在,平均每户土地流转费就有6000余元,42户村民参与温棚种植,园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多个,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贾书记,棚里面芹菜啥的卖不出去,我们愁得都睡不着,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几位种植户先后急匆匆地跑来找我。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我迅速排查掌握蔬菜滞销情况,跑市场拉企业开展“农批对接”,联系自治区司法厅优先采购泾河村滞销蔬菜,全力帮助种植农户解决销售难题。6万多斤的芹菜、萝卜和甘蓝一扫而空,当时的我如释重负,激动不已。
在各级党委、政府等帮助下,今年泾河村实现了三个有效提升,即村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有效提升、群众收入有效提升。泾河村还被自治区确定为基层治理示范村,村“两委”干事创业激情大大激发。2022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帮助村上办理小额信贷19笔、妇女创业贷款13笔,在助推创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驻村工作队牵头下,村上开展法治宣传20余次,建设了泾河村法治广场,村民法治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或蜿蜒,或笔直。驻村工作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近两年我看到了党和人民共同搭建起来的希望之路、自强之路、致富之路,我将继续与乡亲们一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