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剧评的开头,首先我很感谢董导的改编,让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李诗雅和袁君塘,李元俊和李斗娜终究是别人的孩子,他们的结局或者更趋向于现实也更让人惋惜,董导笔下的孩子则是满足了我们对GE的渴望吧。
对于角色而言:诗雅可能更偏向于一种理想化的天降(哪个男孩子没有过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呢)、朱茱学姐则是自己年少时的白月光与意难平、若霓学姐则是更平常化的写照(通过社团联谊认识,在日常交往中进一步加进关系),可以说三者涵盖了大部分的要素吧,让男主难以抉择的同时,也让屏幕外的观众揪心(傻笑也如影随形)。
对于剧情塑造而言: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真实的,无论是对大学生活学习圈的刻画还是说对娱乐圈工作环境的细微描写,比如喝酒犯浑的学长,通宵抱佛脚的期末周又比如名利场的挣扎(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如何去界定应受到保护的隐私权),都在观看过程中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这一点很值得夸耀。
以及针对部分否定言论的看法:我参考部分低分影评,有对男主左右摇摆做法的质疑,同时也有对李诗雅早期欲拒还迎做法的否定,我应该能够理解这种感受,谁不希望自己所喜欢的人能够对自己一心一意呢。但人是复杂的,当我们处于相同的位置上是否能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呢?如果你可以,那么我很佩服你,但也请你明白,即使是作为社会人最低行为标准的法律也不能完全规定人的行为(人可能也会受各方的影响去触犯法条,去铤而走险),更何况是生活圈子有限,见识有限的你我所形成的三观呢?我们又怎么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任何人呢?因为我们没法代表所有人,如果您认为您有这个资格,那我想对您说:此时此刻,在这个问题上您代表不了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的这种标准是只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熠熠生辉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呢?难道只是因为影视剧既非法人也非自然人面对您的怀疑只有忍气吞声么,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得问您自己。
一些后话(?):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身边再也很难能看到举案齐眉与厮守终生,更多看到的是相敬如冰,看到的是纯爱战士被辜负,看到的是一片真心惨遭践踏,这是因为社会变了么?还是说我们变了,变得不再相信爱情,将自己变成刺猬,不去爱,虽然渴望,但因为不曾开始,所以也就不曾受伤。
最后的最后:在这个午后,我很高兴见证了袁君塘和李诗雅走到最后的爱情。
以上所有均为个人看法与见解,不针对任何个人和团体,欢迎理性讨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