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热门:新手教师“备时间”很有必要


新手教师“备时间”很有必要


□王 琪


(相关资料图)

带青年教师工作室近一年,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一部分成员总是上不完教学内容,或者在某个环节来回折腾,耗费时间。于是,我要求他们预估各教学板块的时间,并在备课本上标注,重点环节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我觉得,教龄5年内的新手教师“备时间”,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指向内容取舍,突出目标落实

某教师上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一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优秀教案,在第3板块设计了“开心闯关”阅读分享会。

正式上课时,“人物关”2分钟完成,“故事关”7分钟完成,“明理关”9分钟完成,3关共耗时18分钟,但第4关“发现关”已无太多时间,只能匆匆带过,第4板块“制订阅读计划”因无法实施而取消。

该教师的教案没有标出各板块所需时间,课后交流时,她也表示没有预估时间。通过这次上课,她才得知各环节用时的实际情况。她设想,假如再上此课,她会调整“闯4关”,保留原来的一两关,留出足够的时间落实“制订阅读计划”。

常态课是没有试教机会的,学生在这节课里损失的终归是个遗憾。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分配好各环节的时间,那么,课堂失控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青年教师练习“备时间”,就是在练习全盘计划,保证在课堂中落实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内容。

二、指向重难点,细化步骤与层次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属于重难点的内容被一带而过,或者只限于讲解。而当我们检查备课本时,会看到该重难点内容,只是没有列出实施步骤与所需时间。

青年教师对重难点还是有教学意识的,只是他们对如何落实没有经验,因此掌控不了教学节奏。这种情况可以用“备时间”来倒逼一下,通过预估并分配突破重难点所需的时间,以及理清各步骤的逻辑层次,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思考重难点突破的操作可行性。

现在,很多学校规定教龄5年内的青年教师手写教案,主要是担心青年教师备课时复制粘贴、照搬照抄,失去思考力。

其实大可不必使用这种机械而低效的备课方式,如果将“备时间”作为一种思考标记在教案中呈现,自然会倒逼青年教师主动思考,也方便学校的教学检查工作。

三、指向生本课堂,找到调控策略

仅仅在教案上标注时间是容易做到的,但更重要的是核查,也就是验证预估时间跟实际教学所用时间的出入程度。青年教师在这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出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学情的把握不足。

没有发生的教学怎么预估时间?要在一定时间里解决某个问题,学生的困难点可能在哪里?起到引领作用的学生可能有哪几个?对这个问题,全班会出现几个方面的思路?学生的发言安排在什么时机比较合适?万一学生答不上来,教师的应对准备有哪些?当学生应对不了时,教师又该如何改换教学路径?……

对这一系列问题,青年教师一般不会有明确而成熟的答案,但只要他们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课堂流畅度就会显著提高。

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备时间”,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些思考始终围绕着学情,并且不断寻找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触发点。

四、指向教师素质,意在训练自己课堂教学言行调控力

在“备时间”成为青年教师的备课习惯以后,他们会发现课堂的40分钟时间变得异常宝贵,有时甚至到了“一分钟掰着花”的境地。

在经历“取舍”“细化”“紧追学情”的过程中,教师们突然明白,要节省的只能是自己在教学中的语言,其中有很多是无效语言。为了语言的清晰、准确和富有趣味,课堂上自然就杜绝了那些喋喋不休的批评。

除了语言,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也渐趋谨慎。如何确保在单位时间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们往往需要反复斟酌推敲。

青年教师有着良好的学历背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具有优势,但他们的教学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关注教学环节多,关照学习过程少;对学生顺利出答案的期待较多,对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预估较少;注重教学层次多,精设学习历程少;看重要求达成度的比较多,尊重学生体验收获的比较少。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初上讲台无法做到统筹兼顾,而备课“备时间”,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地预估、验证、调整,可以让青年教师补上这一短板,尽快成长起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