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食品口味在往偏重发展,是为了用低成本的方法保证国人摄入足够的能量?_报道


(资料图)

【本文来自《重口味正在毁了中国人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的理解:

当代中国社会食品口味在往偏重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为了用低成本的方法保证国人摄入足够的能量。这里的低成本不光是价格,还有时间。

我们的人均肉类糖类粮食比发达国家低很多(粮食也有作为饲料或者工业原料的原因导致国人人均低),肉类人均甚至比韩国还低。为了保证能量国人会摄入大量的油脂(相似的还有印度的粮食肉类食用油人均都很低,但糖类人均是世界前列)。网上查的国人年人均消耗食用油接近三十公斤,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美国世界前列人均34公斤)。从饮食结构上,欧美油炸类食品的比例比国人高的多,浪费的多,所以国人吃下去的油并不比发达国家少多少。现在的食物越来越丰盛,但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在消耗之余就需要保证摄能量的摄入。在有限的时间里摄入大量的油脂会让人产生油腻感。如何缓解这种油腻感?通常两种办法,一是把口味调重,二是增加工时工序。比如肉类太腻怎么办?可以多加调料做成烤串,也可以长时间炖煮让其肥而不腻。国人为了经济和时间成本自然会侧重调重口味。

以川菜为例,流行的水煮酸菜麻辣基本都是重油的,而像水煮白菜鸡豆花流行程度就差了很多。反映到菜系上就是鲁菜淮扬菜粤菜的流行程度低。这几个菜系处理油腻的成本比川菜湘菜等菜系高太多了,跟不上主体劳动人民的需求。

关键词: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