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环球热点评!民族美术对油画艺术的作用思索论文

民族美术对油画艺术的作用思索论文

少数民族美术的美学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黔西南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其地域性少数民族美术传承了中国民族美术的传统精神及内涵,在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留存,浓缩本民族劳动者的审美观念、理想及愿望,造就较为完整的本地造型艺术体系。民族文化的本源性使得众多艺术家在塑造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思考时,看到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学、本源艺术和极具生命力的民族语言形态,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丰富资料本源,现实中特别是油画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成功地用油画艺术各种传达形式结合本土民族美术来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特质,展现本土民族的风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以玉教授的油画风景创作的作品在表现本地少数民族精神时,成功地将少数民族艺术和特色形态中的中国元素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明显区别于西方审美心理趋向的艺术作品。可见,中国油画艺术在东西方美学思想的交流及冲撞中,已产生观念、思维及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变化,更加注重本土民族性的传达,在现实中,油画艺术创作出了独具当代黔西南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少数民族美术的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族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好,如黔西南地域里册亨、望漠、兴仁、兴义等地苗族的女性服饰色彩块较为鲜艳,搭配多变、样式多,而普安的女性大花苗服饰色彩块较为简单,搭配少变,突出庄重。但苗族男性服饰总体说来沉色居多、样式单一。以当今的视角看,西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与探讨,促使色彩具有规律性的运用和传达。而本土民族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延伸和拓展了自然界物象色彩的内在性质,重视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以表达成长、趋利、避邪害等目的性的功利意义为最根本的色彩寓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由此整体上看本土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是抒情的、写意和象征的的色彩,如黔西南布依族的幼儿背帕、鞋帽、女性刺绣等,苗族的女性鞋帽、裙摆、飘带等服饰,表达出积极乐观的情感。色彩整体效果鲜明、热烈,极具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黔西南少数民族美术作品热烈、清新、明快、神秘的用色特点,作为可借鉴的色彩因素为油画创作注入强大的活力。如:本人在油画教学和油画艺术创作中一直探索在油画语言中找到少数民族色彩的可借鉴因素,所以在创作中大量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画面借鉴西方油画色彩构成形式结合传统国画构成图式,形成色彩对比的明快、欢乐的基调,凸显色彩的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同时遵循概括和有矢夸张的原则,使画面流露出少数民族色彩的神秘、朴拙,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少数民族美术造型观念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本土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造型经过历史积淀、演变,形成自己特有的造型体系。从现代西方绘画角度分析,可看出少数民族美术造型的语汇是直接、固有和功利目的性,较喜欢运用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平衡、重复与多样、节奏与韵律等原则和准则。少数民族美术的造型给人以稚拙、朴实、自然的真实感,以抽象、变形、简练的塑造方法构筑一个充满神秘、幻想的世界,强调自然顺达的理念,使少数民族美术在自我表现中,打破时间、空间及生长的规律,以类似西方绘画的分割、组合、填充来物化幻想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自我生命力,摆脱自然的束缚,直接表达对生命状态的主观需求,因此其形象更显得生动、活泼、有趣、淳朴、真诚。

运用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美术造型观念在油画艺术创作中会带给我们以灵感和生机,丰富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我们进行油画创作的思路。如:张以玉教授的布依风情组画,在非常熟练掌握西方油画技艺下利用较为写实的技法和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结合本地布依族特有的生活图景样式,力图使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与东方传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强化绘画的中国意义的意境。在张以玉教授的黔西南布依风景写生作品中,可看见艺术家本人身处现实的布依族自然顺理的生活图景中,艺术家对其自然形态的景观饱含着浓浓的赞美、抒发之情,并用心与之交流,真实地、敏感地用写生去捕捉那万般变化的"光线下、空气中的———布依图景在年轮下的气息与痕迹,展现布依族豁达、顺命的自然生活化的哲理性画卷。张以玉教授通过大量的黔西南风景写生,在创作布依风情组画中,用饱满的热情,汲取布依民族丰富的艺术造型语言符号,让风景写生作品产生出生动、感人的力量。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油画教学———风景写生课和风景创作中,应积极充分利用黔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图景及现实地貌,多组织学生进行风景写生和社会调查实践,从写生课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交融,在社会调查中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从这种特色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使学生更加关注我们黔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在油画艺术创作中使学生能积极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作品。

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主体审美意识的“原始性”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以主体审美的视角看,面对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在我们当代艺术教育中有一种通感,大众审美心理突显一种惰性,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的审美定式,并在当代所谓“西方新媒体多元化”的视角阅读中对艺术传达造成“真实”的消解。现实中呈现出“读图代替了品画,快感代替了美感,刺激、震惊代替了凝视、沉思,戏谑、恶搞代替了诗意与思想的沁润,低俗嬉戏代替了品味的追求”,更多地倾向迎合所谓“时尚、流行”的大众现实性趣味———存在着“低视界”审美时尚的事实,并消解着具有相对稳定深刻理性内容的审美理想。同样也造成当代油画审美语言的异样“失真”———缺失自己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所以在油画创作本体思考中,我们意识到“语言”独立性、所有性的重要,而不是使自己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界定下的复制西方标准化的中国式油画的工具。但“油画民族化”的口号喧闹已久,反响寥寥。现我们在与西方交流及冲撞中,已展示出我们在深刻挖掘本土民族性的全民意识。使得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主体审美意识的“原始性”(艺术文化自由、常态化的传承)在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了自由、民族化表现性语言———常态化、情绪化、纯粹化的“写意”般的“艺术再现”,突出少数民族的个性化意识与主体精神的保留与展现。

少数民族“原始性”主体审美意识下符号化的语言形式的不断拓展和转变,使得油画创作的主题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油画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引导使油画的表现可用客观再现的写实手法展现艺术家眼中的唯美客观图像,又可用在完全不依赖外部可视现实情况下,用油画自身的艺术语言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一个与自然不但不矛盾而且还十分和谐的新现实抽象图像,靠这些图像,少数民族“原始性”主体审美意识才能从局部为整体服务这个意识出发,有力展示当代艺术文化对真善美(国家整体意识所追求的目标)描绘的美好图景。

结语

黔西南少数民族的美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作为黔西南高等美术教育唯一的机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地处丰厚的地缘性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资源,是黔西南高等美术教育建立和发展具有独特地域文化视觉的有力保障。在其美术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油画创作的教学中,应科学有效地进行论证和研考,使油画创作中及其作品的语言传达,时刻秉现出高校艺术教育应当着重人文关怀的情愫,提升学生作品中的“画格”。因此寄望于具有独特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给我们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油画艺术创作带来丰富的发展空间,并希望生活、工作在黔西南这片土地上的油画艺术家们和学子们,面对油画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不仅学会掌握西方油画艺术的技艺,同时更多阐问自己中国样式的思考,更要立足于本土及本地民族文化传统,以极具民族个性特色的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资源,挖掘为我所用的艺术文化内涵及元素,多元化探讨适合本地当代油画创作的思路,为弘扬黔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及精神,保护黔西南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资源做出努力。同时借用黔西南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独特语言和思想优势,为对油画创作有不同风格追求的艺术家,打开一道全新的艺术大门。

关键词: 民族美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