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仓颉也称苍颉,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2、但普遍认为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资料图片)
3、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4、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5、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6、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
7、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8、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
9、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10、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
11、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
12、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13、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
14、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15、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16、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17、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18、仓颉犯难了。
19、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20、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21、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22、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23、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24、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25、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26、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27、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28、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29、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30、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31、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32、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33、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34、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35、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36、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37、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38、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39、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40、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41、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42、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43、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44、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45、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46、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47、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48、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49、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50、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51、”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52、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53、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54、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55、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56、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