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固收+”不能再被滥用!多家基金公司已收到监管窗口指导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已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未来将对“固收+”产品权益投资比例做进一步限制。其中,权益投资比例超过30%的产品将不能被定义为“固收+”。新发基金中,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基金,才能称之为“固收+”产品。权益资产在该范畴以外的偏债混合型新基金,则可能不得以“固收+”的名义进行宣传。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次监管的窗口指导,实质上是在过往“固收+”产品定义较为模糊的基础上打了“补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使之能回归到“固收+”的应有之义。随着“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滥用,既能明确这类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避免误导投资者,给他们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

对于这一点,不同基金公司有不同的解读。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认为,二级债基也属于“固收+”产品范畴,其权益投资比例不高于20%,是典型的“固收+”品种,公司旗下相关产品不受影响。但据其了解,未来新发的“固收+”产品,或将有持有期设置。

当下市场中,“固收+”产品通常包含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产品,部分基金公司将灵活配置型基金中的偏债类产品也纳入其中。但在实际产品合同中,部分偏债混合型产品权益仓位上限超过了30%,有的甚至高达60%,“固收+”的概念也因此较为宽泛,部分产品波动较大。

对于此次窗口指导,上述业内人士称,在过去几年里,由于部分公司旗下权益投资超过30%、40%甚至更多的产品,都被冠以“固收+”产品进行宣传,“固收+”的旗号存在被滥用的现象。这与普通投资者对“固收+”产品“债基打底,权益仅作为辅助、稳健低波动”的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固收+”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监管或许认为当下是时候对该类产品进行把控了。 “这次监管的窗口指导,实质上是在过往‘固收+’产品定义较为模糊的基础上打了‘补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使之能回归到‘固收+’的应有之义。”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随着“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滥用,既能明确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避免误导投资者,给他们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

另有基金公司产品部门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不少“固收+”产品的高波动和亏损的现状,使得投资者抱怨声四起,渠道方面接到的相关投诉比比皆是。“很多持有人因为‘理财替代’等宣传口径购买了‘固收+’产品,但今年行情下,很多‘固收+’产品出现亏损,且净值波动较大,让很多对该类产品报以‘稳健、可攻可守’想法的持有人期待落空,叠加基金公司自身在营销层面的一些问题暴露,引发了监管的持续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158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0.53%,其中仅有430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为正,占比不足4成。

关键词: 基金公司 基金经理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图赏